最新消息
北京“外賣封簽”新規今起實施給外賣“上鎖”把住最后一關 | 2022-04-04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20401/20220401A0665E00.html" 作為北京市地方標準的《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范》從今日起開始實施。外賣打包要使用“開啟后無法復原”的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這一新規,成為備受消費者和商家關注的焦點。新規適用于餐飲服務提供者、平臺、配送單位通過網絡提供餐飲服務過程中餐飲安全的管理。此外,食品銷售經營者通過網絡提供餐飲服務,也參照本規定執行。配送餐食防止被人“動手腳”為了防止外賣餐食在配送過程中被人“動手腳”,新規要求,打包好的食品容器應封蓋或封口;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后應無法復原。在配送過程中,不應打開食品外包裝,發生食品污染應終止配送。“《規范》要求封簽或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后無法復原,是要確保食品從離開餐廳到顧客手中這段時間,沒有被開啟,避免在配送過程中產生人為惡意開啟的風險,或者在配送過程中發生非人為因素導致的包裝異樣。消費者也可通過封簽狀態及時發現問題。”作為新規范的起草單位之一,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傅龍成表示,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外包裝袋的使用,無疑會讓人吃得更放心。通過網絡餐飲服務供應的食品質量安全應與堂食保持一致。此外,生食水產品等對配送溫度要求嚴苛的食品不宜外送。標識隨餐提供食品制作時間外賣不僅要標清食用時限等信息,配送還要“盡快”。新規提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隨餐提供食品制作時間、建議食用時限等與食用相關的信息。按網絡訂單制作食品時,同一訂單的食品宜同時出品,不能同時出品時,應合理安排出餐順序,先出品易于保存的食品。食品制作后應立即打包配送,需暫存的易腐食品暫存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暫存溫度熱藏宜為60℃以上,冷藏宜為8℃以下。背景把住食品安全“最后一關”傅龍成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餐飲的網上外賣業務迅速增長。來自全國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餐飲網上外賣收入達到6561.5億元;2021年,大型連鎖企業的網絡外賣業務增長了約60%,網絡餐飲對于拉動餐飲企業穩定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也出現了部分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核把關不嚴,部分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疑惑餐飲業是否額外增加成本增加外賣封簽后,會不會因此增加餐飲企業的成本,進而轉嫁給消費者?對此,部分餐飲企業表示,新規實施后,不會額外收取所謂的“封簽費”。記者注意到,一些餐飲企業的“封簽”其實只是簡單的兩個訂書釘。有的餐館將食物裝進打包紙袋后,會用訂書釘將紙袋的袋口“釘死”,外賣小票也同時用訂書釘固定在紙袋上。在網購平臺上,記者詢問一家專門定制外賣封口貼的商家,得知定制封口貼價格為1000張50元,10000張200元,也就是說,每一張封口貼單價在0.02元至0.05元之間。通用封口貼價格則更低廉,12厘米長3厘米寬的封條折合每張價格約為0.015元,8厘米長2厘米寬的封條每張單價約為0.008元左右。此外,普通餐館外賣餐盒依據不同尺寸和材質,成本價格大約在0.5元至4元不等。對此,傅龍成解釋,目前北京餐飲使用外賣“封簽”是普遍做法,也是餐飲企業確保配送食品安全的方法之一。這一做法并不是新增要求,只是北京版的《規范》中將現有的操作納入了標準文本。從規范管理來看,絕大部分餐飲企業已自覺進行外賣餐飲食品的封口或封簽,以避免配送過程中發生惡意開啟風險,最大程度降低了企業和消費者涉及食品安全風險問題。“需要明確的是,北京版的《規范》對于外賣封口的關注點在于封口一經拆開就無法復原,能達到這個效果的封口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從行業發展來看不會增加企業成本。”傅龍成說。記者體驗包裝袋被打上三個訂書釘“我們早就開始封簽了,從開店那天開始,一年多了吧。”早晨,亦莊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忙著給源源不斷的訂單外賣打上封簽。今天上午,記者走訪了十多家早餐店,他們對封簽的執行,絕大多數做得不錯。早餐店“顧客放心,我們也放心”早晨7點,記者來到亦莊一處餐飲聚集地,這里有五六家早餐店已經開始營業,包子、油條、粥、中式早餐、西式品牌連鎖……品類豐富。在這個時間,早起堂食的顧客還不多,但是魚貫而來的外賣騎手,在這幾家早餐店門前集聚起來。一家油條店開在下沉廣場內,需要乘扶梯下樓。雖然對門就是西式品牌連鎖,但油條店的生意很好。不斷有外賣騎手跑下電梯,到油條店取餐。店員不停地處理著手里的訂單,他把油條和粥分別包裝好,再一起裝進紙袋里,最后用訂書機摁死。因為訂單太多,他甚至無暇照顧堂食顧客,只能不時抬頭問幾句:“您好,油條、粥都有,您吃什麼?”8點,記者來到亦莊另一處餐飲聚集地,隨著時間變化,早餐店的堂食客流開始多起來。一家中式早餐店里,老板親自參與外賣訂單打包。他麻利地給外賣包裝打上三個訂書釘。“我聽說規定了,不過我們早就開始執行,從開店那天開始。”老板說,曾經有客戶反映過外賣有問題,“我第一時間就問顧客,收到外賣的時候,封簽是好的嗎。封簽好的,是我們店的責任;封簽壞了,那是運送環節的責任,這樣很明確。有封簽顧客放心,我們也放心。”另一家早餐店的店員則完全不知道新規今天落地,但他正在給手里的外賣包裝封簽,“老板一直要求用訂書機摁死”。記者探訪的十多家早餐店,知道今天新規落地的很少,但已經執行外賣封簽的很多。只有一家店老板模棱兩可,說沒接到通知,有塑料袋系的,也有封死的。配送員“希望所有外賣都進行封簽”記者采訪了幾個在一起等著取餐的外賣小哥,他們雖然不太清楚今天是新規落地的日子。但是,他們說現在封簽的飯店非常多,“現在都這樣。”有一個在角落里一邊休息、一邊吃包子的小哥則透露,有時候訂單太多,忙不過來的時候,會看到外賣沒封簽,“說實在的,咱管不了這個,咱是個跑腿的,封簽不封簽,是商家的事。要是顧客拒收,也是跟商家的事。而且,顧客就是為了吃飯嘛,還沒遇到過對封簽特別較真的。”“很多連鎖餐飲品牌都做好了封簽。”騎手小張告訴記者,商家自己開始封口的時間至少比規定出臺早兩三個月,其中以西式餐廳、粥等需要保溫的餐品以及客單價高的餐廳封簽的情況比較好。“封簽更安全,而且萬一餐廳確實給少了,如果封簽完好我們也不會被投訴。我們希望所有外賣都進行封簽。”平臺督促商戶使用外賣封貼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多數中小商戶會使用保鮮膜、訂書釘等方式對餐食進行密封,大型連鎖餐企則普遍有專用外賣封貼。近日,外賣平臺也向部分餐館率先發放了一批專用封貼。糧薪筵雙榆樹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幾天前剛收到了一批美團外賣平臺的封貼。這種長條形封貼的一端有幾條縫隙,將封貼貼在系好的外賣塑料袋口處后,如果撕開封貼,有縫隙的一端很容易斷裂。美團外賣北京區域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平臺正積極引導外賣經營者盡快使用外賣封簽,并在線下宣傳活動中為部分餐飲商戶免費發放。平臺將于近期通過系統后臺向所有商家推送關于使用外賣封簽的要求。餓了么已于4月1日前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倡導督促北京本地外賣餐飲商戶按《規范》要求使用食安封簽,并于近期定制了首批“食安封簽”,面向豐臺、海淀部分商家免費發放,截至目前共發放60萬份。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還聯合餓了么平臺和餐飲企業共同發起“商家安心聯盟”公益活動,倡導餐飲商家使用“食安封簽”,強化外送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在特殊時期下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商家應對新規早有提前準備記者在位于國瑞購物中心商場的老鄉雞的取餐口注意到,店里工作人員對外賣餐食進行打包時,首先用保鮮膜將每一份餐盒蓋口纏住,再將餐盒放在包裝袋中,連同小票一起用訂書機進行裝訂,最后在袋口貼上一張密封條。綠色的密封條上寫有“出餐后已密封,標簽破損請拒收”的字樣。剛到飯點,商場內黃的、藍的,穿著各種顏色外套的外賣騎手,穿梭在商場各樓層之間。在一家門店的外送窗口,一位店員先將餐品放在紙袋里,再將袋口對折,最后將折好的地方貼上具有品牌標識的封條后才交予騎手。拿到餐品的騎手等不及扶梯的速度,三步并作兩步拎著外賣大跨步跑起來,記者看到,騎手手上的外賣被封簽把包裝袋密封地嚴嚴實實。在甲乙餅·粥店前,外賣取餐處的餐品則大多為鋁箔保溫袋,封口用兩個訂書釘封上,也有一個袋子因放的餐品較多并未封口。相比之下,大型連鎖餐企的外賣密封方式更加到位。麥當勞全國門店自2018年起就使用專門的貼紙將外賣紙袋袋口進行密封;全聚德即將上線一批新的外賣封貼,對外賣袋口進行密封;星巴克的外賣袋口內的一側貼有雙面膠,將飲品裝入紙袋后再撕開膠上的貼紙,就可以將紙袋兩面進行貼合。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樊宏偉 關鍵字標籤:鋁箔夾鏈袋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