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四川甘孜白玉河坡金屬手工技藝 | 2021-12-01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tibet.cn/cn/index/culture/201807/t20180725_6120596.html" 在甘孜州境內,白玉河坡的金屬鍛造品最負盛名。白玉河坡藏族金屬手工藝品的生產和發展已有數百年歷史,在廣大藏區享有極高的知名度,被稱為“格薩爾王兵器部落”。白玉河坡金屬鍛造技藝,是指以金、銀、銅、鐵等金屬為原料,輔以木料、動物皮毛等原料,生產、加工成各種器具的手工技藝,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白玉河坡金屬手工藝品的制作,最初是以專門制作刀、矛、弓、箭等武器發端的。據資料記載,唐代、藏王屯兵康區,為戰爭所需,鑄刀、矛、弓、箭等兵器,其制作工藝隨之傳入。及至元、明時期,白玉手工藝人在立足本民族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吸納、借鑒內地民間手工藝的精華,從而形成了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其產品門類也隨著社會的需要不斷拓展,其中,以刀具制作最具有代表性。在白玉金屬手工藝品中,又以婦女、兒童的吊刀和“格薩爾刀”為白玉所獨有,其次是佛具和馬具,這兩類產品主要以鏤、鏨精美的裝飾圖案而聞名。“白玉藏刀”在制作時,分為刀葉、刀柄兩部分。鍛造刀葉時,先要冶鐵,然后將鐵鍛打并加鋼成形,淬火。制作刀鞘,需經過卷形、焊接、描圖與鏨花、拋光、鍍銀等環節,其中,尤以描圖與鏨花技藝最為稱絕。進行這一道工序時,先要在刀鞘上殼上繪制鏨花圖案。刀鞘正面一般為虎、獅、龍、鳳、大鵬等動物圖案,圖形對稱、細膩,背面較簡單,多為云紋和花卉圖案。據當地民間藝人講,這種圖案早在嶺國時期,由著名工匠呷西青甲布所確定下來,一直流傳至今。鏨花工藝是白玉河坡金屬手工藝中工藝最復雜、最細致的工藝。鏨花便是用專用的雕、鉆、銼、刻、等鋼制工具,采用鏤、刻、雕、鑿等技術,將刀鞘殼上繪制的圖案變成具有淺浮雕感的藝術圖形。一般鏨花需兩次成形,先進行初鏨,即依照所繪圖形鏨出圖案雛形,然后在此基礎上由熟練藝人進行精鏨。精鏨時必須準確把握錘擊鏨刻工具的力度,以保證圖形的深淺和線型的流暢。鏨花所使用的各種形狀的鏨刻工具的力度,以保證圖形的深淺和線條的流暢。鏨花所使用的各種形狀的鏨刻工具多達數十種,長刀鞘一般需要50~60種,短刀鞘也需25~30種。在白玉藏刀的傳統工藝中,過去是沒有鍍銀工序和技術的。銀質刀鞘一般都是直接用銀子展片后直接卷形、繪畫、鏨花。此外,藏式嗩吶的制作也極富特色。藏式嗩吶主要由嗩吶口、套圈、木芯、戒指、銀鏈飾(母協)等7個部件組成。分部件制作完成后,多采取鉚接和套接方法來進行連接與組合,并雕刻上寓意深刻的裝飾圖案,整個制作過程全部為手工操作。白玉河坡藏族金屬手工技藝千百年來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至今。手工藝品上的寶石銀花、藏文六字真言、吉祥圖案、瑞獸圖案等無不顯示出藏民族祈求幸福和平、平安吉祥的精神追求,見證和體現著特定歷史時期藏民族社會的歷史變遷和人民群眾的生存狀態。(責編:常邦麗) 關鍵字標籤:佛桌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