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覺悟就是相融于佛之知見,猶如一滴海水重歸大海-我心無礙... | 2024-09-17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baidu.com/link?url=9AYMXaYByfY5qZWkk_p96whhX_sIK1KiULQPs1rP4LrFKxjrFQUbiBIkt8xt-3GFar45UIRVdRt1J81ac9TBvMZz2Wr6wUi8NrlvslF0__C" 佛教禪宗的“參話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禪師說“無”。閣下如何看?參!n我見頑鈍人,燈芯柱須彌。蟻子嚙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拾得大士詩n古來都一樣,我們其實都是拾得大士說的那種愚鈍頑劣之人。妄想著用細微的燈芯將須彌山支柱。恰恰猶如小小的螞蟻去啃嚙參天大樹,沒有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的氣力微小,均是徒勞無功;剛剛學著咬了兩莖菜葉子,就覺得自己和祖師一般無二了;有這樣想法甚至是言行的,最好火速懺悔,而不要繼續沉迷在自我的傲慢和狹隘里了!n六祖慧能大師在法達禪師念誦至《法華經譬喻品》時,就喊停了!六祖慧能大師曰:“止!此經原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于此。”這就是六祖慧能大師的智慧。一聞經語,當下就可以通達明了經義。當初六祖慧能大師學習《金剛經》之時,也是這樣,一聞即悟。這種悟是什麼樣的悟呢?不是后來某些大德說的什麼豁然啊,頓然啊……真正開悟不會這么抽象。那你豁然,頓然后又是個什麼樣子的狀態呢?說明還是說不清,說都說不清,又叫什麼開悟呢?n《法寶壇經》里,六祖慧能大師因為法達禪師請法的緣起,專講《妙法蓮華經》這一則公案,就是告訴我們開悟,就是要“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尋求什麼感覺和境界。這個“佛之知見”不是我們凡夫意識思維里的想法。我們這個叫“凡夫知見”。n我們聽聞了佛所說法,也就是聽聞了“佛之知見”,但不一定我們就能融入和了知佛之知見。所以佛在《法華經》中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觀世音菩薩則告訴我們要勤修“聞思修”的“耳根圓通”法門。佛之知見就是佛法。我們聽聞到了佛法,還要精進努力的去思維。這個思維也不是“凡夫思維”,而是進入禪定的“思維修正”。到了還得去修。這個時候的修才是“實修實證”里面提到的“修”。也只有這個“修”才開以開悟。開悟是什麼?開悟就是覺悟!不要把開悟神秘化,盡管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覺悟本身就是為了“破迷”,如果把“開悟”都神秘化了,搞了一堆云山霧罩的“感受”出來,那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n包括唐朝以后,禪宗通過參話頭的方式開悟,其實也是要從本心自性里去悟解佛之知見。比如說《五燈會元》里的一則公案,即:“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僧曰:上自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么卻無?師曰:為伊有業識性在”。n這應該是禪宗很著名的一段公案了 關鍵字標籤:https://www.tonshine.com.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