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南京垃圾分類兩周年“成績單”:處理能力增強,建成小區收集點萬余個 | 2022-11-07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jsnews.jschina.com.cn/yuanchuang/202211/t20221101_3103643.shtml"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目前,南京日均收集、處理廚余垃圾1923噸、低價值可回收物1000噸、有害垃圾424公斤,較全面分類前,分別增長約108.6%、1786.8%、73.6%......”11月1日,南京市城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曬出南京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兩周年的“成績單”。建成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萬余個,616個小區成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據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建成小區一類、二類垃圾分類收集點10356個,設置規范化桶點307個,流動收集點320個,其中今年新建一類垃圾分類收集點146個、二類垃圾分類收集點8個,5483個小區實現垃圾分類收集覆蓋。全市48個涉農街鎮、571個行政村采取“兩次四分”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創建2個國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18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街鎮。完成創建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616個,今年再創建200個以上,完成垃圾分類差類小區除差530個。配備收運車輛3174輛,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2900噸日據介紹,南京全市配備分類收運車輛3174輛,今年,加大收運力量投入,新增新能源收運車154輛;增加收運頻次,延長城區中轉站夜間開放時間至22點;優化收運模式,根據應用場景和垃圾種類,推進“公交式”收運、“流動”定時收運、預約收運等模式。總體上實現“不同種類、不同車輛、不同去向”分類收運。全市已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和1個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處理能力8010噸日,9座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2350噸日),140處廚余垃圾小型處理設施(550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共2900噸日。其中今年新建成投運棲霞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理能力200噸日),在建江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和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二期也將于年底前陸續建成投運。同時,建成垃圾分類回收分揀中心12座、回收站80座,今年已設置小區可回收物基本回收點4307個,配置收集容器,公示回收目錄和價格、回收站(中心)地址及聯系方式,因地制宜設置流動回收點301個、智能回收箱點203個、自助交投袋點55個、物業代收點75個、多功能復合回收點281個,基本形成“點、站、中心”三級可回收物回收體系。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還建成運行垃圾分類信息平臺,加強對垃圾分類閉環鏈條的智慧監管。眼下,平臺已接入10663個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1700余名收運人員、3174輛收運車輛和主要末端處理設施數據,總體上實現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教育、帶動更多人培養分類習慣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新習慣,離不開宣傳引導、激勵、甚至必要的處罰。據介紹,南京已招募垃圾分類志愿者6萬余人,今年開展了742場進區街、進企業、進校園、進樓宇垃圾分類知識宣講、上門指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參加志愿者約3.5萬余人次。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總隊綜合執法支隊負責人介紹,兩年來,南京垃圾分類案件的辦理已經逐步從“零星少量”走向“常態專業”;案件類型從簡單的垃圾亂扔、垃圾落地污染環境類案件延伸至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等環節;處罰對象涵蓋物業小區、餐飲企業、運輸單位、建設工地等各類管理責任人主體。據不完全統計,兩年來,南京累計開展垃圾分類“六必查”執法核查5萬余次,辦理相關案件3萬余件,今年以來已辦結各類垃圾分類案件15051起。正處“拉鋸”階段,還需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不足,面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管理薄弱,桶邊督導虛化弱化,混投回潮反復,居民體驗感和舒適度較差。”面對不足,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坦言,“還有的一些區域分類收運力量不足,作業過程不規范;廚余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水平不高等等;垃圾分類工作總體處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復的‘拉鋸’階段。”對于備受市民關注的一些小區出現垃圾混投回潮問題,據有關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為人員配備減少,有的小區桶邊督導弱化或沒有了。另一方面是小區物管單位沒有切實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的責任,收集點的日常保潔、管理和對居民的引導不到位。此外,部分小區因為空間受限或鄰避問題,垃圾收集設施不足,特別是老舊小區問題突出。加之居民分類習慣尚不鞏固,初期形成的分類習慣主要是受強有力的宣傳、桶邊督導等外力影響,內生動力還不強,如果沒有其他有效激勵、約束措施共同發揮作用,一旦外力消失,就容易出現混投回潮。如何打好垃圾分類這場持久戰,南京市城管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將深入開展爭優除差,打造示范、破解難題,抓兩頭帶中間,提升群眾垃圾分類體驗感和舒適度;規范分類收運,加大收運力量投入,落實收運操作規范,嚴明收運紀律,對混收混運行為堅持“零容忍”;推進設施建設,推進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等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宣傳引導,全媒體、高頻次進行宣傳,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加強志愿服務,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共同締造”活動,不斷完善共商、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治理格局;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強化激勵約束手段,完善標準規范,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羅鵬通訊員寧城軒 關鍵字標籤:http://garbage-clean.net |
|
![]() |